close

博道投資董事長莫泰山:2018年展望 期待慢牛



博道投資高級合夥人、董事長、投委會主席 莫泰山

2017年的股票市場,是大分化的一年。全年23%的股票上漲,77%的股票下跌,滬深300指數全年上漲瞭21.7%,代表大市值藍籌股的上證50指數大漲25%,而代表市場平均水平的中證1000指數則下跌瞭17%。有人稱之為“一九現象”,更有人將此戲稱為“漂亮50”和“要命3000”之間的強烈反差。

這一年,相當部分專業機構投資者業績可圈可點,其中那些長期行車紀錄器安裝堅持價值投資的代表,以出色的業績,捍衛瞭信仰的尊嚴。

在去年的《2017展望》中,我們討論瞭始於2016下半年的經濟企穩是否屬於“脈沖式復蘇”,認為“當周期的鐘擺再次回多鏡頭行車紀錄器影片轉,不至於曇花一現”,需要關註全球溫和復蘇對中國經濟的提振,關註人民幣匯率的中期走強趨勢和貨幣政策可能的邊際收緊,這些在2017年大體成為現實。而對於股票市場,則提出“由於市場的驅動力從流動性逐漸切換到業績增長,投資者會更加關註投資標的的質量,關心估值的合理、報表的成色和成長的確定性”,同時也提示瞭由於IPO的正常化,殼資源、題材股以及高估值股票將持續面臨壓力。現在看來,年初的思考還不算離譜,但確實沒有想到,市場最終演繹出來的,是如此淋漓盡致的風格差異。

展望2018年,首先還是要討論一下宏觀經濟的走向。在2017年,有關“新周期”的討論曾經非常熱烈,而對於2018年,分歧依然不小。

樂觀者認為,全球依然處於復蘇共振的大周期中,隨著企業盈利的改善和資產負債表的進一步修復,隨著供給側改革取得進展,企業將逐步加大資本開支,這些都將對2018年的經濟形成正面推動。

而悲觀者則認為,企業盈利難以繼續大幅改善,對資本開支形成約束;財政支出的水平也限制基建的擴張,而隨著銷售的放緩,地產投資也將受到制約,這些都將對經濟形成較大的下行壓力。

正面和負面的因素確實相互交織,然而“周期鐘擺的回轉”依然不可忽視,復蘇仍將是2018年經濟中的主導力量,盡管這一力量趨於邊際收斂。同時,由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高質量的發展,由此引申出來的政策組合,將會把增長速度放在次優的位置。不同的因素此消彼長,全年經濟增長的區間,應該可以維持在一個略低但非常接近於2017年的水平。

在宏觀相對“中庸”的情況下,政策取向或成為更大的變量。慣性思維一般認為,在領導人的第二個任期,開局之年更強調發展。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“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”作為今後一段時期的重要任務,再次用行動表明,穩中求進、著眼長遠才是未來工作的基本方針。金融風險,無疑是防范重大風險的重要領域。

可以預計,脫虛向實的導向,金融杠桿的控制,監管標準的提升,金融活動的規范,都將成為今後一段時間的主要議題,或許還伴隨著在可控情況下局部風險四鏡頭行車記錄器的主動暴露。這對市場風格的演繹、投資者行為的引導以及風險偏好的走向,都將產生重大影響。

貨幣政策則依然是易緊難松。不經意間,十年期國債利率已從本輪最低點上行瞭超過100BP,而在每次美國加息之後,央行都適度提升逆回購和MLF的資金成本,彰顯瞭“貨幣政策穩健中性”的具體含義。

綜合以上分析,對於2018年的宏觀經濟,我們姑且稱之為“乍暖還寒”的復蘇,周期復蘇的力量,疊加轉型的壓力,政策防風險的約束,將使復蘇顯得不那麼激動人心,但卻可能更穩健、更可持續。

這種宏觀條件會將利率置於一個略為尷尬的境地。回顧過去10年的長期利率走勢,從經濟轉型的進展及前景、實體企業可承受的長期均衡融資成本乃至中美利差的角度衡量,當前的利率已在區間上限;而如果考慮2017年名義GDP的高增速、全球加息進程尚在上半場、貨幣政策易緊難松的現狀以及去杠桿的現實需要,又找不到看多利率的理由。

好在債券人士有一個專業術語來描述這一情形,稱之為“出現配置價值”。長期配置的資金如果按照絕對價值的邏輯來思考,問題確實簡單一些。而對於其他類型的債券投資者,職業生涯又延長瞭100個BP,也可聊以自慰瞭。

展望2018,相對於宏觀的平穩,企業微觀盈利將呈現更強的韌性。海通證券(600837,診股)在其年度策略報告中做出瞭“微觀優於宏觀”的判斷,理由是產業結構優化、行業集中度提升、公司國際化進程加速,將帶來微觀企業盈利的穩定增長。

確實,隨著經濟轉型的進展,消費和服務等行業占比的提升,宏觀上表現為經濟更加平穩,微觀上則表現為企業盈利增速區間收斂,但更可持續。預計未來2-3年,上市公司盈利總體增速應該可落在10-15%的區間。

這樣的宏微觀組合,將為A股市場的慢牛,打下比較堅實的基礎。

一是宏觀總體平穩,“乍暖還寒”的復蘇,意味著經濟將以從容而堅定的步伐,走得更遠,貨幣政策也因此相對隱忍。本人曾在前年的《2016展望:回歸理性》中引用“龜兔賽跑”來形容A股市場,如今看來,如果經濟是那隻不緊不慢,堅定向前的烏龜,我們的A股市場,又何必做那隻心急如焚,最後迷失方向的兔子?

二是市場估值水平總體合理,企業盈利溫和擴張,可持續性強。

三是投資者結構逐步轉變,機構投資人占比緩慢提升。2017年以來,海外資金的入市助推瞭這一進程,細心的投資者不難發現,在2017年“漂亮50”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中,幾乎都出現瞭“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”——這一滬(深)股通投資者集合,這些邊際的增量資金,已開始在影響市場的偏好。同時,監管部門對過度投機行為的限制,也有利於改變市場以往大起大落的局面。2017年以來,市場的波動率呈現出不斷收斂的態勢,從年初的22%,緩慢下滑到瞭目前10%左右的水平。

記得在2015年初的一次交流會上,我曾說“中國迄今為止還沒有出現過慢牛”,對當時認為市場是慢牛行情的部分觀點提瞭不同看法。時過境遷,在去年的《2017展望》中我提到,“也許,從2016年的2638點開始,中國已走在瞭慢牛的路上”,2017年的市場走勢,為慢牛開瞭個好頭,而對於2018年,我們依然存有期待。

與2017年相比,2018年的市場或將呈現指數漲幅略收斂,個股機會微擴散的局面。2017年,是大市值藍籌不折不扣的牛市,業績增長和估值擴張各貢獻瞭一部分的力量。而在2018年,驅動力將主要來自業績增長,因此市場整體漲幅將略微遜色。而從個股的角度,機會將不再僅僅局限於大市值藍籌,部分中等市值的公司,在經過將近兩年的估值收縮後,開始呈現出較好的性價比。但總體而言,市場的機會仍將是結構性的,需要更具匠心的主動管理和深入的研究能力。

就投資線索而言,從宏觀主題思考,在一個再通脹的時代,能夠提升價格並且帶來相當利潤彈性的公司,是值得關註的,茅臺臨近年末的提價,提示瞭這一線索的現實意義,意味著部分消費品、久未提價的服務類公司,都可列入考察的范疇。

而從企業長期競爭力的角度出發,行業龍頭無疑仍將是研究的重點,尤其是在制造業領域,那些具有國際競爭力或競爭力正迅速向國際一線靠攏的公司,更值得關註。

從行業基本面出發,那些正在發生制度變革,由此引發集中度提升的行業,未來比較值得期待;從發展空間來看,清潔能源,新能源車、人工智能、5G,都值得我們去跟蹤。

2018年的風險會在什麼地方?

首先,由於美國加息已進入第三年,盡管有特朗普稅改的提振,高企的資產價格與逐漸抬升的利率水平,仍形成日益擴大的背離,開始孕育風險。歷史經驗表明,美國的風險具有較強的全球傳染性。

其次,要關註防范金融風險是否會產生外溢效應。不可否認的是,一段時間以來,越來越多的融資既不發生在銀行的表內,也不發生在標準化的直接融資體系中,而是通過各種“通道”嫁接。而如果這些“通道”被壓縮或拆除,其對實體經濟的短期沖擊將以何種形式呈現,存在不確定性。

最後,我們需關註一下通脹。主流的預期認為,通脹在2018年依然可控,而一旦通脹壓力高於預期,對貨幣政策和資產價格都將形成比較大的影響。

需要提醒的是,最大的風險或許來自於預測本身,或者說來自於對預測的執著。巴菲特曾說,“預測可讓你熟悉預測者,但絲毫不能告訴你未來會怎麼樣”。大師的一席話,讓所有做預測或展望的人,都覺得吃力不討好。確實,相比於預測,現實總是更加復雜多變,也更加精彩紛呈。就慢牛的期待本身而言,如果考慮到資本市場本身映射的是人性,映射的是貪婪和恐懼的循環,這一期待長期看本身就蘊含著風險。好在,橡樹資本的創始人霍華德.馬克斯對此還有新的角度,他曾引用某保險公司的廣告闡述觀點,“你不能預測,但你可以準備”,這多少可以讓預測者聊以自慰。

確實,所有關於投資的展望,隻不過是當下對未來可能性的思考,畢竟,“投資隻關乎一件事——那就是應對未來”。更重要的是,我們不能僅僅停留於預測,而需要行動。預測多少有些旁觀者的味道,而處於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進的新時代,我輩中人,當以實際行動,盡一己之力。

正如習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,“歷史車輪滾滾向前,時代潮流浩浩蕩蕩。歷史隻會眷顧堅定者、奮進者、搏擊者,而不會等待猶豫者、懈怠者、畏難者”,那就以這句話,與有緣者共勉,祝大傢在2018年,皆得所願。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sk800wm42 的頭像
    osk800wm42

    晨香的網購清單

    osk800wm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